講台記要

但書前後‧請三思
經文:太十七24-27;林前十23-32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耕心牧師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前言、
    強化團隊合作的特質,提到捨己、溝通、信任,今天來到第四講,我們要談「彈性」。這個課題涵蓋極廣,看得見的食衣住行,各種習慣,生活模式及看不見得想法意念,提醒我們的生活與生命都需要彈性。
內文、
「但書」法律上表示特別或除外的意思,用來補充條文的正面意義。舊約「十誡」完全沒有但書,「當…」、「不可…」,因著人無法守住的緣故,越寫越細,變得沒有彈性。今天用二段經文來分享:
一、但書之前→先有原則,才有彈性(太十七24-27)
1.規則是為了維護秩序:但書的前提,需有明確的規範;講彈性之前,必須先有慣性。例如:守法和習慣等等。如果沒有這些前提,但書或彈性,就不成立,我們只會稱它為:毫無章法、混亂、隨性。耶穌在此清楚的表明自己是「神的兒子」,所以可以不用納聖殿稅,祂是高於「上帝選民」的存在,耶穌沒有道理要納聖殿稅,但是為了避免破壞與人們的關係,祂還是納了,守住規則,建立了秩序。2.彈性是更高層次的規則:「觸犯」是指拿一塊絆腳石放在某人的路上,使其跌倒的意思。「恐怕觸犯」不是無能、屈服的意思,耶穌要表明,付稅使我們不絆倒人,我們不僅盡本分,還必須超過我們的本分,才能成為別人的榜樣。有趣的是。付稅,從羅馬人的角度來看是律法,從耶穌的角度來看是但書,倫理的議題都有這種弔詭極端的存在。基督徒先把屬神的原則釐清,再做決定。自己做的決定,自己負責任,不需要套公式,不需要互相定罪,因為倫理議題往往跟絕對真理無關。
二、但書之後→有了彈性,加上應用(林前十23-32)
1.先思自己「得益處了嗎?」(23節):「凡事都可行」當然不是說我們故意去犯罪,而是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不再被律法約束,而是基督的愛激勵我們,所以我們有自由。當我們做錯的時候,認罪悔改,主也都赦免;但我們不因為有這樣的自由,就任性無理的去做,只選擇做「有益處」的事。「益處」的原意是「幫助、有用」的意思,這個部分有解讀上的問題,益處的標準,不是你的想法,也不是我的想法。不管是生活的益處,或是生命的益處,標準都是神的法則。2.再思他人「得造就了嗎?」(23節):「造就」的原意是「建立、加強」,提到與他人的關係,保羅說「…你們都不要使人跌倒」,前後文提到的飲食的問題。明明可以吃,但是你吃了會讓他產生不必要的擔心,你就不要吃。例如:在辦公室同事拿拜過偶像的食物給我,又提醒我基督徒不能吃,我就沒吃;家裡過年,拜過的食物藏在電鍋裡,長輩怕我吃到遭災,特別提醒我,我就沒吃。弟兄姊妹,不需抬槓、不必好辯,不要一直講道理。如果你說,那這樣會不會太憋啦!「愛」就是這樣,愛使我們的生命成熟,明明可以做的事,只是因為不要讓人跌倒,就多擔當一點吧!這叫做「成熟的教會」、「成熟的基督徒」。我們懂得真理、我們能夠忍耐,還能歡歡喜喜地忍耐,才能造就人。3.終思上帝「得榮耀了嗎?」(31節):「榮耀」,用華人的觀點說,就是讓人有光彩或面子。但聖經講「榮耀」是指「光明、尊榮」,常常跟權柄連在一起。耶穌是如何榮耀神?就是順服神的旨意而死,祂洗淨了人的罪。人類的罪惡和痛苦就是來自我們要榮耀自己,人要自己作主,就是虧缺神的榮耀。有些人禱告神,「求權力、地位、財富、豪宅、名車、名牌…」,告訴自己,這樣你有面子,神也才有面子。這類的話,都是用神得榮耀的大帽子來掩蓋自己的貪婪,真的很不好。耶穌是順服天父的旨意榮耀了神,這件事,我們不要把它想得很抽象;想成你的日常生活包括工作、考試、婚姻、談戀愛、投資、買房子、中年、晚年、兒女、孫子等等。我們如果在順服中完成,讓人生有意義,就能在主賜的生命裡面有永生,有享受,這是榮耀神。
結語、
請問保羅自由嗎?保羅快樂嗎?他把生活的重點放在「得靈魂」、「效法基督」的國度觀之上,他充滿喜樂與自由。當我們守律法、有規律的生活、有慣性的思維,這都很好,但如果只聚焦在自己身上,這些都會讓我們綁手綁腳,痛苦愁煩。沒彈性是充滿焦慮的,耶穌要我們得安息。感謝主,給我們機會一起敬拜、一起建立團隊服事。願我們有原則也有彈性,存謙卑的心,享受真正的安息,擁有成熟自在的生命,建立健康的團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