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愛‧揀愛
經文: 路得記1-4章 李耕心牧師
壹、前言
家庭月的信息,今透過路得記,來檢視家庭裡的互動關係。有的家庭,外表看似健全,裡面傷痕累累;有的家庭,外表不健全,裡面恩典滿滿。題目源自於「簡愛」,是19世紀的英國文學作品,講述一名孤女成長為家庭女教師,克服種種艱難險阻,與莊園主人羅徹斯特終成眷屬的故事。小說很經典,也很感人,但路得記更是精采,因為多了一份永恆的愛。
貳、內文
士師時代,一個來自伯利恆的家族因為饑荒遷移到到摩押地去。家長是以利米勒,妻子是拿俄米,兩個兒子是瑪倫與基連。這一家人本來要去摩押地「寄居」躲避飢荒,結果一待就是十年,還娶妻了,俄珥巴和路得。世事難料,並非一切都是可以計畫和掌握,短短幾節經文就描述了這個家庭十年所遭遇的滄桑:飢荒、遷居、死亡、無子等等。
一、剪愛,不只是減愛→屬地的倫理,累積了痛苦
1.俄珥巴的苦:當時的寡婦處境艱難,「寡婦」這字不僅指失去丈夫,還含著孤單、被遺棄和無助的意思。失去了經濟支援,又因為沒有孩子,所以未來也就沒有盼望,所以改嫁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。俄珥巴的選擇並非功利,只是一種務實的選擇,也合乎拿俄米的命令。2.拿俄米的苦(得一20-21):她的苦是加倍的,她失去丈夫也失去二個兒子,帶著路得回老家,看見老朋友,想起自己的苦,說了這段話,認為自己所遭遇的苦境是來自神的懲罰。拿俄米一面相信神會賜恩典,一面又覺得,掌管一切的神無法跟她的苦難脫離關係。屬地的倫理,在家庭裡,常常是在累積痛苦的,我用「剪」愛,不只是減少,而是剪去,廿一世紀的現代社會,失婚、失親、傷害、暴力、冷漠…這些不用我多說,許多的愛都被扭曲了。面臨這些困境,是會讓人絕望,拿俄米有信仰,也會被情感的受創吞滅信心。感恩的是,正如約伯記沒有停留在1-2章,路得記也沒有停留在第1章,第2章就出現轉機了。
二、揀愛,不只是撿愛→屬天的真理,找到了救贖
1.拿俄米的救贖(得二20):「准許拾取麥穗」的制度,一如禧年、安息年的原則和十一奉獻的規定,暗示土地至終都屬於神,並且顯明祂對貧苦弱勢族群的關心。路得不單是把拾取的麥穗帶回來,還把波阿斯給的食物也帶回去分給婆婆。表明路得在快樂的時候還惦記著婆婆的需要。拿俄米的救贖,透過路得看見希望,提到了「至近的親屬」。2.路得的救贖(得二10):摩押人這個民族是以色列人眼中「不潔淨」的民族,律法禁止摩押人進入耶和華的會。波阿斯是個大地主,聽見路得的遭遇,心生憐憫,要路得緊跟著女僕後面拾取麥穗,不需要遠遠落後,這樣當然比較容易有收穫,而且也比較安全。路得感覺被接納,恩待,因為她無法期待別人善待她這個外邦人,此時,心存感激。路得的救贖,透過波阿斯,完全接納,重建家庭。3.波阿斯的救贖(得三10):大財主也需要救贖。舊約聖經所謂的「家庭」,比現代父母和二、三個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要大得多,包括凡有血緣關係之人,和住在同一屋簷下之人,家中僕人和外邦人,受到一家之主保護的孤兒和寡婦,也都算為家人。波阿斯盡力讓整個交涉合法,有足夠的見證人,不惜花費時間精力,並且勇於冒險。波阿斯年紀比路得大,妻子可能死亡並且沒有生兒育女,因此第4章長老們的祝福集中在「後裔」之上。波阿斯的救贖,透過路得,得了產業,看得見的與看不見得產業都有。這個兒子叫「俄備得」:字義是「服事」、「僕人」,他的出生,同時是拿俄米、路得與波阿斯的救贖者,更是在舊約新約之間,與神所預備的彌賽亞救贖主連接起來了。聖經中「救贖」的意義多指性命、靈魂被贖,「救贖主」(Redeemer)指賜救恩的神自己,對以色列民族來說,耶和華神是他們永恆且是唯一的「救贖主」,而「救贖者」的觀念卻是律法明訂,根深柢固的信念,屬神的兒女,都需要扮演這個角色。
結語、
我們在屬世的家庭中,也可以彼此救贖,讓未信的家人與救贖主連接起來。在屬靈的家庭中,我們也是彼此至近的親屬,神要我彼此相愛,你我被揀選來領受救贖主的愛,明白我被恩待,可以看見希望;我蒙顧恤時,完全被接納;展現恩慈時,我必得產業。在神的家裡,我們是何等的豐富。願我們互相珍惜與祝福,在主愛裡,成為彼此的救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