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工也同心
經文:箴言25章11節 張基立牧師
壹、前言
今天要透過信息來強化團隊合作之特質:溝通。箴言25章11節:「一句話說得合宜,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。」但願弟兄姊妹們在教會中同做神的工,也能同心合意,而好的溝通能消除很大的障礙,使我們更好同工。
貳、內文
在開始講溝通之前,我要特別聲明,溝通只是人心思意念的表達,
而我們裡面的本質是更重要的,所以我們更看重捨己、背十字架;如果我們只有溝通表達,本質卻是邪惡的,那長久下來彼此也難有信任感;如果我們是願意彼此順服委身的,那誤會與摩擦都可能釐清化解。
一、世界與教會的本質不同
1.教會中:神認定魔鬼是說謊之人的父(約8:44),神指出我們必須表裡如一、言行一致,並且弟兄姊妹們是在同一個基督身體中,彼此互相為肢體(林前12:27),所以我們的生命會互相影響。神痛恨詭詐的舌頭與表裡不一的行為。
2.世界上:社會上有許多的說話技巧與話術,並不要求我們內心和外表一致,甚至為了達成目的可以不擇手段。在達成目的的過程中,是否保有誠信正直則見仁見智。
二、聖經中的幾次溝通實例
1.認知差異(太19:23-26):人們聽見耶穌的話,得到的感受是「要得救太難了」,而耶穌卻說「在神無難事」。我們在日常的溝通中,也常常會有認知落差的情況,對別人講話的內容會錯意。
2.認知正確(可9:22-25):孩子的父親與耶穌的對話中,他先說「你若能做…」,而耶穌回答「你若能信…」,這位父親依照耶穌的話去回答,並祈求耶穌幫助他信,最終孩子得著拯救。溝通過程中,雙方的認知與交流是正確的,很容易就能有共識或結論。
3.親自查驗(約4:39-42):撒瑪利亞婦人先對城中百姓做見證,就有人相信耶穌,而後這些人邀請耶穌留宿,經過兩天認識之後,這些人是自己認定耶穌為基督。我們在蒐集意見時,也常常會需要再三確認或查驗,確保資訊來源與內容是客觀的。
4.偏見(約1:35-46):當腓力告訴拿但業,耶穌就是基督時,特別加上「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」,沒想到這樣的出身反而讓拿但業不相信,直言「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?」這是拿但業的偏見,但腓力不受影響,仍邀請他自己來看,最後拿但業也成為耶穌的門徒。一方面我們的判斷常常也受到經驗影響;另一面,如果別人帶著偏見反駁我們的觀點,我們需要拿出更有力的方法(腓力叫他自己來看)。
三、界線原則(徒15:1-31)
教會中的服事也是有原則的:「在必要的事上合一,在非必要的事上自由,在所有事上有愛心」求主幫助我們有智慧分辨這兩者。教會需要堅持基要真理;至於非基要真理的事情則可以保持彈性。但不論是哪一種,都要在愛中行事。
1.基要真理(7-11節):不需要守摩西律法就可以得救,得救是因耶穌基督的恩典,藉著信心就得潔淨。
2.基要真理與非基要真理(13-21節):神是聖潔又忌邪的,所以所有基督徒都需要避開在廟會中飲食與淫亂,但非猶太基督徒因為需要與猶太基督徒互相往來,所以需要尊重彼此文化,連未放血處理的肉食也要避免(跟救恩無關)。
3.釐清誤會(23-31節):澄清真理與釐清誤會之後,非猶太信徒們被安慰與歡喜。
結語、
盼望弟兄姊妹們學習操練合宜的說話,也看重屬靈生命的操練,有美好的靈性,也有合宜的表達方式,讓我們在神的家中同工,可以同心同行。